易经六十四卦第四十四卦:姤卦正解-天风姤(乾上巽下)

44、第四十四卦乾宫(一世):天风姤卦(乾上巽下)

天风姤卦 地位:少阳|人位:老阳|天位:老阳|错卦:地雷复|综卦:泽天夬|交互卦:乾为天

错卦;地雷复。综卦;泽天夬。交互卦;上乾下乾成;乾为天。

地位;少阳。人位;老阳。天位;老阳。

序卦传;决必有所遇,故受之以姤;姤者遇也。

崔觐曰:“君子夬夬,独行遇雨”,故言“决必有遇”也。

姤:女壮,勿用取女。

彖曰:姤,遇也,柔遇刚也。勿用取女,不可与长也。天地相遇,品物咸章也。刚遇中正,天下大行也。姤之时义大矣哉!

象曰:天下有风,姤;后以施命诰四方。

姤乾上巽下

程传:《姤·序卦》:“夬,决也。决必有遇,故受之以姤。姤,遇也。”决,判也。物之决判则有遇合,本合则何遇,《姤》所以次《夬》也。为卦乾上巽下,以二体言之,风行天下,天之下者,万物也,风之行无不经触,乃遇之象,又一阴始生于下,阴与阳遇也,故为《姤》。

姤,女壮,勿用,取女。

朱熹:“姤”,遇也,决尽则为纯乾四月之卦。至《姤》然后一阴可见,而为五月之卦,以其本非所望,而卒然值之,如不期而遇者,故为遇。遇已非正,又一阴而遇五阳,则女德不贞而壮之甚也。取以自配,必害乎阳,故其象占如此。

程传:一阴始生,自是而长,渐以盛大,是女之将长壮也。阴长则阳消,“女壮”则男弱,故戒“勿用取”如是之女。“取女”者,欲其柔和顺从以成家道。《姤》乃方进之阴,渐壮而敌阳者,是以不可取也。女渐壮,则失男女之正,家道败矣。《姤》虽一阴甚微,然有渐壮之道,所以戒也。

孔颖达曰:“姤”,遇也。此卦一柔而遇五刚,故名为《姤》。施之于人,则是一女而遇五男,为壮至甚。故戒之曰:此女壮甚,“勿用取”此“女”也。

敦雍曰:阳至四五而后言壮,《姤》一阴方长即为壮者,亦见君子小人之锖不同也。

冯椅曰:古文《姤》作《遘》,遇也,亦婚媾也,以女遇男为象。王洙易改为今文为《姤》,《杂卦》犹是古文,郑本同。

胡炳文曰:“女壮”诸家皆以为一阴有将盛之渐。《本义》以为一阴当正阳,已有女壮之象。

李光地:“女壮”之义,非以一阴始生于下为壮,亦非以一阴独当五阳为壮。盖卦以阴为主,阴而为主,即是壮也。

姤,遇也,柔遇刚也。

朱熹:释卦名。

程传:“姤”之义遇也。卦之为《姤》,以柔遇刚也,一阴方生,始与阳相遇也。

赵汝楳曰:“柔遇刚”者,明非刚遇柔也。

林希元曰:依《本义》是阳遇阴,依《彖传》是阴遇阳。《彖传》乃《本义》以一阴而遇五阳意,盖《彖传》是为下文“勿用取女,不可与长”而设也。

李光地:“柔遇刚”者,以柔为主也。如臣之专制,如牝之司晨,得不谓壮乎!故不复释“女壮”,而直释“勿用取女”之义。

勿用取女,不可与长也。

朱熹:释卦辞。

程传:一阴既生,渐长而盛,阴盛则阳衰矣。“取女”者欲长久而成家也,此惭盛之阴,将消胜于阳,不可与之长久也。凡女子小人夷狄,势苟渐盛,何可与久也。故戒“勿用取”如是之“女”。

郑康成曰:一阴承五阳,苟相遇耳,非礼之正。女壮如是,故不可娶。

王肃曰:女不可娶,以其不正,不可与长久也。

苏轼曰:姤者所遇而合,无适应之谓也,故其女“不可与长”。

李舜臣曰:以一阴遇五阳,女下于男,有女不正之象,故曰“勿用取女”。《咸》所以“取女吉”者,以男下女,得昏姻正礼故也。若《蒙》之六三,以阴而先求阳,其行不顺,故亦曰“勿用取女”。

天地相遇,品物咸章也。

朱熹:以卦体言。

程传:阴始生于下,与阳相遇,“天地相遇”也。阴阳不相交遇,则万物不生,“天地相遇”,则化育庶类。“品物咸章”,万物章明也。

刚遇中正,天下大行也。

朱熹:指九五。

程传:以卦才言也,五与二皆以阳刚居中与正,以中正相遇也。君得刚中之臣,臣遇中正之君,君臣以刚阳遇中正,其道可以大行于天下矣。

姤之时义大矣哉!

朱熹:几微之际,圣人所谨。

程传:赞《姤》之时与《姤》之义至大也。天地不相遇,则万物不生。君臣不相遇,则政治不兴。圣贤不相遇,则道德不亨。事物不相遇,则功用不成。《姤》之“时”与“义”皆甚大也。

《朱子语类》问:“《姤》之时义大矣哉!”《本义》云:几微之际,圣人所谨与伊川之说不同,何也?曰:上面说“天地相遇”至“天下大行也”,而不好之渐,已生于微矣,故当谨于此。

吴曰慎曰:《姤》为阴遇阳之卦,阴阳有当遇者,如“天地相遇”,及君臣夫妇之类,是不能相无者,有遇而当制者,如“勿用取女”。及小人妄念之类,是不容并立者。“时义大矣哉”,《程传》重“遇”字,专以遇之善者言,《本义》重“制”字,专以遇之不善者言。窃意此语总承上文两端而言可也。

李光地:必如天地之相遇,而后“品物咸章”也。必如此卦以群刚遇中正之君,然后“天下大行也”。苟天地之相遇,而有阴邪干于其间,君臣之相遇,而有宵类介乎其侧。则在天地为伏明,在国家为隐慝,而有“女壮”之象矣。

天下有风,垢。后以施命诰四方。

程传:风行天下,无所不周,为君后者观其周遍之象,以施其命令,用诰四方也。“风行地上”,与“天下有风”,皆为周遍庶物之象,而行于地上,遍触万物则为《观》,经历观省之象也,行于天下,周遍四方,则为《姤》,施发命令之象也。诸象或称“先王”,或称“后”,或称“君子”“大人”。称“先王”者,先王所以立法制,建国,作乐,省方,敕法,闭关,育物,享帝,皆是也。称“后”者,后王之所为也,“财成天地之道”,“施命诰四方”是也。“君子”则上下之通称,“大人”者,王公之通称。

龚焕曰:“天下有风,姤”,与“风行地上,观”相似,故在《姤》则曰“施命诰四方”,在《观》则曰“省方观民设教”,曰“施”曰“诰”,自上而下,“天下有风”之象也,曰“省”曰“观”,周历遍览,“风行地上”之象也。

李光地:《巽》之“申命”,因有积弊而振饬之也,《姤》之“施命”,与《巽》正同,盖在三画之卦为巽者,在六画之卦即为《姤》也,“施命”“申命”,所以消隐慝,除积弊,法风之吹散伏阴也。

子夏易传;陽也,君人之道也,正之恒也。而陰來代之,衆以求之,其道遇也。陰之賊也。遇而合之,仕无正也。女之壯也,非人倫之道,不足以娶之。事无恒,不足以為用。夫易无窮也。陽不能獨化,化不可以无遇,故遇而後成。初茍而終固,即遂其生,化之大焉。且物无大也,无細也。其得之大遇也。待於外之來也,豈已之由乎。其在於遇人,大吉。則乾陽也,巽陰也,有天地相遇之道焉。天地遇而萬物章也,剛得中正而能擇其柔,聖人遇於大位也。則其道大行,君子遇於時,輔聖人之功而天下治也。品物得遇而其道乃通始,微而終著也。

象曰:天下有風,姤。后以施命誥四方。

人之治者,火承上之風,能君天下者,得天下之治也。施命告四方,人承其命,咸得其遇也。

(巽下乾上)。姤:姤,女壮,

虞翻曰:消卦也,与复旁通。巽,长女;女壮,伤也。阴伤阳,柔消刚,故“女壮”也。

勿用取女。

虞翻曰:阴息剥阳,以柔变刚,故“勿用娶女,不可与长”也。

《彖》曰:姤,遇也。柔遇刚也。勿用娶女,

郑玄曰:姤,遇也。一阴承五阳,一女当五男,苟相遇耳,非礼之正,故谓之“姤”。女壮如是,壮健以淫,故不可娶。妇人以婉娩为其德也。

不可与长也。

王肃曰:女不可娶,以其不正,不可与长久也。

天地相遇,品物咸章也。

荀爽曰:谓乾成于巽,而舍于离。坤出于离,与乾相遇,南方夏位,万物章明也。

《九家易》曰:谓阳起子,运行至四月,六爻成乾,巽位在巳,故言乾成于巽。既成,转舍于离,万物皆盛大。从离出,与乾相遇,故言天地遇也。

刚遇中正,天下大行也。

翟元曰:刚谓九五。遇中处正,教化大行于天下也。

姤之时义大矣哉。

陆绩曰:天地相遇,万物亦然,故其义大也。

《象》曰:天下有风,姤。

翟元曰:天下有风,风无不周布,故君以施令告化四方之民矣。

后以施命诰四方。

虞翻曰:后继体之君。姤阴在下,故称“后”。与泰称后同义也。乾为施,巽为命,为诰。复震二月,东方;姤五月,南方;巽八月,西方;复十一月,北方;皆总在初,故以诰四方也。孔子行夏之时,经用周家之月,夫子传《彖》、《象》以下,皆用夏家月。是故夏为十一月,姤为五月矣。

44.骺卦——论遇合之道

巽下乾上

姤:女壮。勿用取女。

[译文]姤卦象征遇合:女子过分强壮,不宜娶作妻室。(姤:音gou,卦名。取:通“娶”。)

[提示]指出遇合之道的原则。

姤卦卦形与央卦卦形相反,卦义是否也相反?

夬卦讲的是决除,有分的意思;姤卦讲的是相遇,有合的意思。从分合大势来说,两卦相反,但从所论的具体内容来说,两卦没有直接关系,不宜牵强比附。

姤卦讲的是相遇之道,但万事万物均可相遇,卦辞为什么单单以男女之事为喻?

卦辞是根据卦形而言的,此卦一阴在下,主遇五阳,有一女遇五男之象,故以男女之事为喻。

卦辞中的“女壮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恐怕不仅仅是指身体强壮。

那当然。唐代李鼎祚撰《周易集解》引汉代郑玄说:“一阴承五阳,一女当五男,苟相遇耳,非礼之正,故谓之‘姤’。女壮如是,壮健以淫,故不可娶。妇人以婉娩为其德也。”

原来.“女壮”只是委婉的说法,指一女不通过明媒正娶而与五男苟遇,古人认为这样的女子不贞而又特壮,故卦辞告诫说,不宜娶这样的女子为妻。

是这个意思。卦辞是以不正当的遇合这一反面的事例来阐明遇合之道的原则的,那就是必须合“礼”守“正”。下面我们来看《彖传》。

《彖传》曰:姤,遇也。柔遇刚也。勿用取女,不可与长也。

[译文]《彖传》说:姤,意思是遇合,阴柔遇到阳刚就能相合。不宜取这样的女子为妻,是因为不可与违礼不正之女长久相处。

[提示]解释卦名与卦辞。

“柔遇刚也”是以六爻之象解释卦名,柔指初六,刚指九二以上的五阳爻,姤卦的卦形就是一柔上遇五刚。“不可与长也”是解释卦辞“勿用取女”的,为什么不能娶此女子为妻室呢?因为她不合相遇之正道,有违礼之乱,因此不可与之组织家庭,长久地生活。

这段话我没有什么问题,请接着往下讲。

天地相遇,品物咸章也;刚遇中正。天下大行也。姤之时义大矣哉!

[译文]天地阴阳相互遇合,万物生长彰显茂畅;刚者若能遇合居中守正的柔者,人伦教化就能大行于天下。遇合之时的意义是多么弘大啊!(品物:各类事物。咸:都。)

[提示]推阐卦义。

[彖传>的这一段话像是歌颂姤卦的遇合之义,似与卦辞的观点相悖。

这段话的确是赞美遇合之时义的,但与卦辞并不冲突。卦辞只是反对不符合正道的遇合,并不是反对所有的遇合。天地阴阳的正当的遇合是万物生长昌盛、显明昭彰的重要因素,如果天地各亢所处,阴阳不相交遇,那么万品庶物怎么得以化生,怎么得以彰显?这是就宇宙和自然而言的。就人类而言,男女不相遇合,人类怎么得以繁衍发展,人伦教化怎么得以大行于天下?只是刚要遇合中正之柔,男要娶得幽贞之女,而不是卦辞所言的“壮”女。《彖传》的这一段话就是从正面阐明遇合之深义的。

看来遇合本身是无可厚非的,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正道。违礼失正的遇合,令人深恶痛绝;合礼守正的遇合,则“姤”道可美。“姤”之道是好是坏,全在于其时机的掌握。

《彖传>最后说“姤之时义大矣哉”,正是此义。

《象》曰:天下有风。姤;后以施命诰四方。

[译文]《象传》说:天下吹拂着和风,象征“遇合”;君王因此实施政令传告四方。(后:君王。)

[提示]君王通过实施政令、布告四方而与万民相遇。

姤卦上体是乾卦,下体是巽卦;乾为天,巽为风,故言“天下有风”。但是“天下有风”为什么象征遇合?

风是空气流动的一种现象,空气无处不在,自然能和各种品物相遇。天不能直接与万物相遇,但可通过风与万物相遇:君王不能直接与万民相遇,但他可以效法“风行天下”之象,通过实施政令、布告于四方与万民相遇。

由此看来,卦辞、《彖传》、《象传》是从不同角度阐述“娠”道的。卦辞从反面设喻,表明不正之遇合不足称美,从而启迪人们遇合之道必须合礼守正;《彖传》则先释卦辞“勿取”之义,然后发挥阴阳相遇的正面旨趣;<象传>则专从正面阐发、赞美上下遇合之道。可见《彖传》、《象传》对卦旨的解释既是灵活的,又不离开卦辞这一轴心。

总结得精辟。下面我们来看六爻。


189573107552 2024-09-19 07:17